小時候的捉魚摘草
  有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“野採”
  春天到了,趕緊帶著工具去野外吧
  □本報記者 吳佳妮
  周六的下午,約上小伙伴,沖向家附近的田野水溝。而到了晚飯時間,一個個滿載而歸,花花草草種在院前院後,小魚小蝦養在瓶瓶罐罐里。這是許許多多80後、70後的童年回憶。
  如今,這種到野外去採集原生動植物的活動,有了個更體面的名字,叫做“野採”。28歲的杭州“野採”骨灰級玩家姚力波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  “我就是這樣玩大的。”他說,“小時候拿個小罐子隨便撈撈,現在自己會做點小工具,也會辨認採來的物種,玩得更專業。”在他看來,“野採”與釣魚、採摘有本質的區別,“野採是為了認識自然,親近自然,我們是為認識它們、瞭解它們才去野外採集,並不會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。”
  姚力波還發現,野採特別吸引小朋友們的目光,常常引來圍觀。
  春天到了,一起帶著工具去野外吧,把自然界的生靈請回家。不過,千萬要註意安全哦。
  金魚藻、狐尾藻
  很多人會被淡水景觀水族箱里搖曳的綠色水藻所吸引。這類漂亮的水藻,大部分是金魚藻或是狐尾藻,細細長長的葉子傘狀分佈在主筋脈兩邊,就像金魚或狐狸的尾巴。
  而在野外,湖邊、河岸上通常看不見它們的真容。你需要一根長柄網兜,往水下深處兜去,輕輕舉起,它們才會露出“廬山真面目”。
  發現地:基本上有水的地方都有,特別是西湖茅家埠一帶、西溪濕地等,春夏季特別茂盛。
  小經驗:金魚藻、狐尾藻只需要養在水裡,就能吸收養分,因此採集時不需要連根拔起。採回來後,你就算隨便扔在水缸里,它也能生長,不過要每天有8小時以上的光照。講究點,可以在水缸底鋪點沙子,把藻的一端埋進去。
  捲柏、鳳尾苔、虎耳草
  現在很流行的苔蘚造景玻璃缸,動輒百八十的,有點小貴。其實,完全可以通過野採收集材料DIY,像捲柏、鳳尾苔、虎耳草放在一起,稍加搭配,就能變成一個漂亮的苔蘚缸。
  捲柏像一朵花,適合作主角。虎耳草亭亭玉立,適合作背景。而小朵小朵的鳳尾苔,則能起到烘托的作用。最關鍵的,這三種植物都能在同一地方找到。
  發現地:依山伴水的地方,比如北高峰白樂橋一帶小溪溝旁的石灘。
  小經驗:捲柏、鳳尾苔、虎耳草都能種在泥土裡,但需要營造一個潮濕的環境,溫度也很講究,放在室內比較好。
  蝌蚪
  4月,正是撈蝌蚪的好時候。撈回來養著,看著小蝌蚪慢慢長出前腿,又慢慢長出後退,尾巴慢慢變短,突然有一天,你會發現它不見了,因為已經變成青蛙,自個兒跳走了。
  發現地:杭州城裡的蛙類棲息地基本被破壞殆盡,不過姚力波發現,在梅嶺北路與茶田接壤的水域里還有,這個季節剛好是小蝌蚪孵化出來的時候。
  小經驗:儘量不要把青蛙卵拿回家裡孵化,易腐爛,等它變成小蝌蚪,才容易養活。蝌蚪喜歡吃瓶子上長的青苔,可以將養小蝌蚪的容器放在陽光下,讓它長出青苔,但要避免陽光曝曬,偶爾也可以撒點麵包屑。
  黑殼蝦、河蝦
  黑殼蝦,就是草蝦;河蝦,也被稱為中華長臂蝦,有兩個長長細細的鉗子。一般水質較好的湖裡都有,喜歡抱著水草。
  因為它們的身體是半透明的,所以不仔細看,很難發現,如果用個網兜或簸箕來兜,就非常容易了。
  發現地:西溪濕地、華家池、拱墅體育館人工湖,望江門一帶的河道都有。
  小經驗:黑殼蝦和草蝦是水族箱內天然的清道夫,很好養活,不必每天刻意喂食,只要頭兩天不死,就能一直好好活著。
  鰟鮍、蝦虎魚、食蚊魚
  這個季節,小溪、小河裡面,有許多小小的魚,用簸箕往水裡一操一抬,就能撈上來幾條。最常見的,有鰟鮍、食蚊魚、蝦虎魚等,有這些魚的地方,說明水質不錯。
  發現地:食蚊魚和蝦虎魚幾乎有水塘的地方都有,鰟鮍生長在水質好的地方,常見於與西湖連接的各水域,如茅家埠、杭州花圃一帶。
  小經驗:在採集捕撈的時候,不要過多抓捕,抓一兩條養著看看即可。這類魚比較皮實,勤換水基本能養活,如果不想養了,記得放回原捕獲地。
  石蟹
  等到天氣漸漸熱了,小螃蟹也開始蠢蠢欲動了,杭州城裡的小溪溝里,常見的螃蟹不過兩根手指頭大小,就像顆小石子一樣,因此也被稱為石蟹。
  想要找石蟹,得到水質很好,但水流又比較緩的地方翻石頭,一翻一個準。
  發現地:九溪十八澗一帶水流較緩的地方,靈隱旁的小溪里也有。
  小經驗:螃蟹很難在小缸裡面長時間養活,如果沒有這個養殖條件,建議抓上來玩一會就放生。
  自製神器
  捕魚蝦手到擒來
  想要徒手在溪溝裡面抓到小魚小蝦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除了用網兜,姚力波還向記者介紹了一款自製捕獲器,簡單好用,大家可以學一學。
  首先準備一個大可樂瓶,在瓶身上端1/3處,沿橫截面剪開。把連瓶口的那一部分倒置,塞回到圓柱形的可樂瓶內,連接口用訂書釘或繩子固定住。再在圓柱體的瓶身上扎出無數個小洞。
  捕魚蝦小工具就製作完成了。要用的時候,只需在瓶子底部放點米粒、麵包屑、豬肝等東西,把它沉到水裡,過半小時來看,肯定有收穫。
  適量野採
  不要破壞生態環境
  姚力波告訴記者,真正的野採者是指以熱愛自然關愛,保護野生動植物為目的,不為盈利,不為炫耀,只少量採集動植物活體或標本供科研或小範圍觀賞繁殖的採集者,因此有許多規矩要守。
  首先要註意安全,生命是第一位的。
  其次要適量野採,只少量採集,如果是活體,不能安全帶回的不採集,家裡沒有足夠能力或空間供其生存的不採集,不作為食餌採集原生動植物。
  採集的方法也很有講究,儘量採取不干擾它們的方法,像“電魚”這樣粗暴的手段,是被真正的採集者所不恥的。
  另外,杭州市園文局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,無論是野外踏青還是野外採集,都有一個原則,就是不破壞原始生態環境。
  (原標題:小時候的捉魚摘草有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“野採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y69rygu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